top of page
  • Jubo

從Peloton看高齡運動的新商機


作者:康仕仲


這一期的科技專欄,我想從個人角度分享我的Peloton使用經驗,也分享我所看見的高齡商機。去年是我在加拿大度過的第一個冬天,體驗到零下負三十度的氣溫是連呼吸都感覺肺泡會結冰,戶外運動不健康也不可能。正好Peloton在加拿大開賣,讓我在入冬後仍可保有持續運動的生活習慣。


外觀看來Peloton平凡無奇,只是一台腳踏車配備一個大型的觸控螢幕。我拿到車的第一件事,先開啟景色模式選了日月潭,邊騎邊懷念美味的台灣小吃。之後隨手點選螢幕內的隨選課程,開啟我對Peloton創新商業模式的深入了解。


一台Peloton腳踏車換算台幣將近七萬元,從2014年至今共售出40萬台,每天提供將近50門的付費課程,約有一百五十萬的付費訂戶,年營業額超過九億美元,市場估值超過四十億美元,屬於健身業的獨角獸。我非常好奇「腳踏車+線上課程」這個簡單想法居然能夠造成如此大的炫風,吸引眾多運動者持續愛用。我觀察到兩個重點:


在家健身房的新型態使用者經驗


Peloton創辦人約翰富里(John Foley)夫婦都是忙碌上班族,在孩子誕生後就很難持續去健身房運動,因而動心起念想把健身房的體驗帶到家中。Peloton課程設計相當用心,先是與許多明星教練簽約,在專屬的影片拍攝中心,運用攝影手法和音樂製作出激勵人心、動感十足的課程。


同時創造同儕競爭的氣氛,腳踏車上設有轉速和重量的感測器,可以知道課程中所有人的騎乘狀況。有次我騎乘時,被一位大我二十歲的老先生追過,讓我非常不服氣地跟他展開競速,締造出我至今最好的運動成績。教練也可以即時祝賀學員生日快樂,或是恭喜達成騎乘里程碑。這種如同健身房的熱絡氣氛,會讓使用者不斷回到虛擬教室上課,但又減少舟車勞頓,也不會被家庭責任受限。


健身社群溫馨包容的氛圍


Peloton另一個特點是溫馨的社群,包含教練和學生。教練除了分享個人的健身心得外,有些身為世界級自由車選手的教練則會分享比賽成績,讓學生更興奮與投入的關注比賽歷程。學生之間也有良好互動,喜愛在社群中分享健身後體態精實的歷程,有些媽媽更是驕傲地直播如何一邊帶小孩一邊上課。


令我相當感動的是曾有一位社群成員,表示因癌症治療需要停止上課一段時間,立即收到社群上大家的加油打氣,紛紛留言鼓勵。不能否認這樣的健身社群,會幫助人們更有動機持續保持健康。


成長中的高齡運動族群


Peloton飛輪這個時髦的玩意,意外的在北美的高齡者間,已經開始風行,吸引越來越多高齡者,購買設備和課程跟年輕人一起運動。高齡者在選擇運動時,方便和安全往往是重要的考量因素。Peloton讓高齡長輩在家裏隨時可以跳上去運動的,免除了去健身房的交通,時間的限制,高齡者可以依照自己的時間喜好,例如大清早就在家運動,也不會受到天氣的影響,或是冒險在太冷太熱下雨的時候出門運動。


另外,Peloton的教練,在課程設計上也很下功夫,細緻地考慮各種體能狀況。例如著名的低衝擊(Low Impact)的課程,目標是在關節最低度衝擊的條件下,達到最大的運動量。每個運動目標都是一個範圍,高齡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,選擇合適的目標數值,再依照自己的節奏強化。


Peleton隨時監控踏板轉速、踏板重量等運動強度指標,與心跳的生理參數,高齡者可以依據自己的能力循序漸進,逐步加高強度,避免一些安全疑慮。這些都是高齡購買者的重要考量因素。我常看到超過六十歲的同學還是能騎得很快。這種包容性的課程比起專屬老人的課程,更能吸引高齡者跟年輕人一起運動一起成長,不知不覺也變年輕了。


為所有人設計,而非專為老人設計


Peloton引發高齡運動者的風潮,讓我發覺與其專注高齡商機,不如多重視高齡社會的商機。高齡社會裡有比例較高的高齡者,當企業要滿足高齡社會所需的食衣住行,就必須同時顧慮高齡族群的需要,而非獨立提供只有高齡可以用的產品。

舉例來說,做高齡專用的鞋子,不如做年輕人可以穿的潮牌,但是老人穿起來也可以很舒適,甚至考慮到中風復建的特殊需求。這些技術不是困難的高科技,但是必須像Peloton一樣,重視使用者體驗,把解決方案從硬體、軟體平台、到社群建構都做到位,創造新的使用體驗,才能成功地打動人心,進入創新的藍海市場。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