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Jubo

【創新照顧封面人物】沒有失敗,只有挑戰-康仕仲創辦智齡科技打「世界盃」

走進新創公司智齡科技(Jubo)位於新店的總部辦公室,映入眼簾的是整面顯目橘色手繪牆,描繪著團隊擁抱夢想的挑戰目標,以「科技連結照護(We Connect Care)」,帶領團隊推出照護推車與智慧照護解決方案,用「科技」改變長照世界的,正是走下學術殿堂、中年創業的智齡科技執行長康仕仲。


中年危機求改變 創業是社會實踐


許多人好奇,土木系教授怎麼會跨入照顧科技產業?


「我很喜歡做有貢獻的事情,大家都搶著做的事情,我不太有興趣。」康仕仲觀察,台灣許多面向都有資源過度集中的問題,他恰好相反,專挑冷門和富有挑戰的事來做,而這個人格特質也正好反映了他當年投入高齡服務的原因──很少人想做。


2005年末,康仕仲留學美國返台後,隔年進入台灣大學當助理教授。之後也參與台大的跨領域研發單位「智活中心」,期待透過科技帶動社會創新。台大擁有許多產學合作的專案機會,多數教授都想選IBM等大公司為合作對象,還算資淺的康仕仲不想去搶其他科技大廠合作機會,卻選了「雙連安養中心」的合作案,在智慧照顧議題乏人問津的年代,從此一腳踏入照顧科技領域。


「創業是社會實踐的價值,」3年前,康仕仲45歲,是台大頗受學生歡迎的土木系教授,身兼台大副教務長一職。高社經地位令人稱羨,卻陷入「中年危機」,渴望生命裡擁有「改變世界」的突破。

攝影 / 劉國泰

「當時走在台大校園裡,我一直在想,如何能把知識學問變成對社會有用的價值?」而此時,之前一直與他接觸的加拿大學校也頻頻招手,「我也一直在思考是否該離開台大?」康仕仲娓娓道出創業前的心裡掙扎。


2018年年中,這些糾結終於明朗化。「有2條路清楚展開在我眼前,」康仕仲決定告別台大、接下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教職,值此之際,之前在台大所承接的科技部「人口高齡化議題」新創計畫,也鼓勵團隊創業,於是2018 年,康仕仲赴加拿大前夕,智齡科技公司成立了。


史丹佛精神 勇於挑戰不怕失敗


歷經中年創業,也遠赴加拿大教書,人生大轉彎,多了「創業家」的頭銜。許多人擔心改變會失敗,寧可安於現狀,但康仕仲卻是擔心生命很短暫,來不及挑戰困難的事,樂觀堅定的態度就連第一批員工都印象深刻。


智齡科技品牌策略總監陳依伶,也是公司的草創元老,10幾年前就是康仕仲在台大的學生,原本在上市公司擁有穩定工作的她,在老師的呼喚下,加入了團隊,但也忍不住吃驚地「提醒」康老師:開公司可和當教授是很不一樣。


「我想做更容易失敗、更難的事情。」康仕仲笑說,他的母校史丹佛大學的精神,強調「若你從未失敗過,就表示你不夠努力。」史丹佛畢業生創新與創業成功,很大的因素是因為勇於挑戰且不怕失敗。

新創和研究,都需要想像力和勇氣,突破看得見的現況,創造看不見的未來。

康仕仲認為,新創和研究,本質上很相似,都是無中生有,都需要運用想像力和勇氣,突破看得見的現況,創造看不見的未來。


的確,新創充滿誘人機會,卻也危機四伏。根據調查估計,新創公司失敗率超過7成,5年內存活率更只有個位數,資金、產品、市場以及人才都是左右勝負的關鍵。而這些都是身為執行長的他,必須決策、布局且一肩挑起的。


「當時也不知道創業有這麼多困難,很多事情都是摸著石頭過河,」雖然新創挑戰大,但幸運的是,智齡科技成立之初,即獲得科技部、國發基金、創投界達盈管理顧問公司等資金援助,並成為台大第8間衍生創立的新創團隊。


智齡科技成立之初即獲得多方資金援助,並成為台大第8間衍生創立的新創團隊。(攝影 / 劉國泰)

A輪募資被看好 躍上國際舞台


今年8月,成功完成A輪募資,吸引上市公司嘉新水泥、緯創資通以及多位天使投資人的目光,挹注1.95億元資金,此舉無疑為團隊技術與前景注入一劑「肯定」的強心針,而這桶金也將成為智齡躍上國際舞台、打世界盃的重要資本。


科技連結照護 Data是我們的DNA


「『Data』是我們的DNA,一開始可能不起眼,透過連結(Connect)將發揮關鍵角色。」總是喜歡挑戰困難的他,難掩興奮地分享:「照護產業需要最好的工程研發人員!」、「這麼難的事情,我們不做誰做?」

「Data」是我們的DNA,一開始可能不起眼,透過連結(Connect)將發揮關鍵角色。

在科技連結的概念下,智齡科技推出的第1個產品,是專門為住宿式機構設計的Jubo智慧照護解決方案,透過資料科學、AI人工智慧的技術應用,協助機構業者精準管理、至少省下照護人員30%紙本抄寫時間,簡化繁瑣的資料處理現況。3年內已累積全台超過150家機構客戶。

秉持使用者的回饋與場域的需求為出發,2020年智齡科技再推出第2個產品 ──Jubo日照管理解決方案,根據日照中心運營模式,開發核銷管理、交通安排、家庭聯絡簿等多項功能,系統可與LINE連動,方便家人了解長輩在日中的活動與最新狀況,這項產品推出不到1年,就達到每10家日照即有1家使用Jubo的成績。


攝影 / 劉國泰

下一步,瞄準AI。許多機構抗拒改變,擔心被取代,康仕仲指出,照顧現場永遠資源不足、人力不夠,AI可以幫上很多忙,成為第一線照護人員的最佳幫手。舉例來說,繕打時,只要拍個照,未來AI就可協助完成大部分護理紀錄登打;利用AI 比對大量資料,輔助檢視長輩用藥等狀況,即時向護理師或相關人員發出示警。


跨足國際 Jubo站上世界舞台